2025-09-30 | 
旅管家小编 | 文章来源:
中国旅游报
| 行业新闻
国新办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。据介绍,去年12月25日,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公布,把“科普日”提升为“科普月”,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,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。开展全国科普月活动,是普及科学知识、增进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,也为促进科技与旅游深度融合、双向赋能提供了重要机遇。
近年来,载人航天、深空探测等科技成果捷报频传,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,涌现出北京科技馆、湖北武汉“中国光谷”、海南文昌发射基地、安徽合肥科学岛、贵州平塘“中国天眼”等一批网红打卡地,催生了科技旅游热潮。根据相关统计,今年暑期,全国科技馆迎来参观高峰,累计接待公众超3000万人次。多地科技馆人气爆棚,中国科技馆累计接待超150万人次,辽宁省科技馆单日最高接待量超4万人次,贵州科技馆机器人成“明星”。
当前,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加快建成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,科技实力更加雄厚,科技资源更加丰富。这些科普资源既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基石,也是发展科技旅游的富矿。用好现代科技资源,实现科技旅游高质量发展和科技知识全社会普及“双向赋能”,努力将科技“流量”变为旅游“增量”,是旅游行业的时代课题和职责使命。
首先,实现科技旅游高质量发展,需要坚持“以质取胜”。科技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在于内容质量。如今,大众对旅游的需求更加注重内涵与体验,更加追求品质化与沉浸式。这就需要旅游行业积极顺应科技与旅游深度融合趋势,紧跟科技发展热点和大众关注重点,积极培育可参观、可体验、可学习的科技旅游特色产品体系。既可以开发航天研学、发射观礼、工业游览等新产品,也可以打造科技音乐节、科普主题活动、科幻主题沙龙等新场景,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解说系统、互动体验等环节,不仅让游客看“热闹”,更让他们看“门道”。
其次,实现科技旅游高质量发展,需要释放“乘数效应”。科技飞速发展,为旅游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,智慧旅游逐渐成为趋势。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、5G等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创新应用,科技与旅游融合的“乘数效应”显现。智慧旅游平台可以精准分析游客的出行需求、兴趣偏好和消费习惯,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出游攻略;智慧旅游景区可以实现智能导览、智能停车、智能监控等功能,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;借助VR技术,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“游览”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。在科技赋能文旅发展方面,各地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。当然,智慧旅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,比如,过度“炫技”而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、数据隐私与安全、高水平技术人才培养等。
再次,发展科技旅游,需要打破“围墙思维”。2024年5月,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、中央网信办秘书局等联合印发《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》,积极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提出,“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、高等学校、职业学校,有条件的应当向公众开放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资源。”文化和旅游、科技、教育等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协调联动,既要推动科研机构、高校和企业建立灵活的开放共享机制,也要鼓励旅游行业主动对接科技资源,共同设计开发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,将科技资源转化为旅游体验。
总之,用好科技资源发展科技旅游,不仅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、培育新的增长点,更能够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、崇尚创新的氛围。